发布时间:2019-02-20 16:58:00源自:www.pzh5.com作者:daniel
《博文001》读后感(一):来源众多,不拘一格
读了《博文001》,觉得不错,适合我的口味,我希望能给杂志投稿、荐稿,估计编辑部不会有门户之见,如果连范画家都可以上,那么很多人都可以上了,像我这样的写字人,至少目前还没有批量写字的习惯,哈哈。长平的文章可以好好发发,特别是他的新作,好久没有他的新作见面了,这人能写呢。
《博文001》读后感(二):运水搬柴 # 我读《博文》
博文,大概就是指读到这本书,能博览锦绣文章的意思吧。
书到手,读了几篇,很有意思;给老婆读,说有意思;给老妈读,也说有意思;给朋友读,居然还是说有意思……
这么看来,这真是本有意思的书,虽然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刘瑜的《民意与伪民意》,老婆觉得是胸针,老妈觉得是周扬、华国锋,朋友觉得是鲍勃迪伦……
但大家都找到了阅读的乐趣,不是么?
这世界不容错过的文字很多,但哪些是我或你不能错过的呢?
很多时候,我们很迷茫,不知道从哪儿去找这样的文字。
……
现在好了,用心的编者已经为你精心择选出一些优美的文字,就等着你来发现了。
所以,读《博文》吧,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不可错过的文字。
《博文001》读后感(三):《博文》书评
《博文》书评
我的迷茫
长久以来,我迷茫,焦虑。找不到原因,找不到方向,看不到目标。我想要自由,我贪图物质,我一无所有。我挣扎,我困惑,我无奈。或许也有很多人就这样挣扎无奈困惑着结束了一生。
我曾经以为我最想要的是自由,但自由的初级阶段确是财务自由,显然我是不自由的。于是我贪婪,我物质,我想要更多的财富,我为自己的一无所有而烦恼。
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吗?为什么我们如此难以得到,为什么我们苦苦寻找后,为之流血牺牲后仍然难以得到。为什么那么难。
进化对于生物界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对于社会体制的进化更是一部血泪史,而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在挣扎,在迷茫,在无奈,在困惑。如果你能看清楚这无奈的原因,或许你会舒服些。
《博文001》读后感(四):选题没特色,难怪做不下去
似乎这本杂志只出了这一期。选的文章没什么特点,确实是“博文”,微博文。
有几篇看着还有些收获:
《邹谠教授<中国革命再阐释>编者前言》让我想找时间看看这本书,从国际关系角度阐释中国革命进程。这个想法我很早就有,总觉得所谓中国革命,其实先是英俄日,而后是美苏日,在中国的博弈。
《苏格拉底式的一生——纪念诺齐克》,找时间看看诺齐克的书。原来他和《正义论》的罗尔斯几乎是一个相反的人。
《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》,当年读到此文确实眼睛湿润,有种使命感。不过,后来,南方系全线沦陷。
《读我的胸针》,如果文如其人,奥尔布莱特一定是个很有意思的老婆婆。
《老爸成小孩》,不怎么喜欢听周云蓬的歌,也没怎么仔细读过他的歌词。这篇文章的文风有点意思,但还没到吸引听他的歌的地步。不像海子,看完海子的某些诗,就忍不住要去听由他的诗编的歌。这个环境里长大的孩子,似乎总会有些“重”。
《冷静认识自己,客观看待世界》,原来2010年的时候就有人在提醒,别做“大国梦”,警惕“复兴梦”。
《劝君免谈陈寅恪》,又见易老师的武汉味普通话和口语化的修辞。
《博文001》读后感(五):乐为《博文》做鼓吹!
看到钱理群老师、易中天老师、甘阳老师,还有刘瑜、刘擎、张鸣、刘再复等等一大拨名人都为此刊写作,难免不心动,不能不买一本看看!看了之后,想用四个字表达俺的心情:惊喜!超值!
诚如上面一位读者的评价,现在的各类读物,文摘,不胜其多,但能看的确乎很少。市场最大的是《读者》,但《读者》是我们看的吗?我读初中时,老师说要写好作文,就订一份《读者》,我那时就变成《读者》的读者了。到了大学,我就不看读者了,这类普及性的文摘,确乎是适合一般中等教育的人看的,但适合高等教育人看的,却没有,以往有个《读书》,传说曾经很是不错,但我买它看时,已经变成专业学刊了,大概算是核心类吧。没有一个合适高等教育读者看的人文性、社会性的刊物,我总觉得遗憾,但现在有了,就是《博文》。
《博文》的栏目设计很好,首先是直接切入现实,一点都不含糊,这第一期就集中了今年上半年几乎重要的与社会文明、进步相关的重要问题。这些事可能比较敏感,写文章的人都是有名的思想界的有影响力的大腕,不回避,集中最好的观点,看得出是有主张、有想法的。其次是有历史感。“人物”、“往事”、“经历”这三个栏目,讲的都是历史,但都是重要人物如曹禺、华国锋、邹谠、周扬、鲍勃迪伦、鲁迅、王洛宾等的个人化历史,而不是大叙述,不是整体论,是个人命运的观察体验与省思,社会、国家、民族的动态都在其中,是一批小中见大、亲切具体、有感动力的好作品。第三,重视对社会走向等大问题的回应,这一批文章集中在"访问“这个栏目,这个设计太精彩了,编者用的是一批学有专精、行作深刻的权威人士的访谈,来回答诸如中国的自我认识、中国的法制改革、中国的社会革命史等重要问题。第四,别具匠心的“记忆”和“专论”,作为补充式结构,有意识的把具有精神史的文章或话题,重新引入读者的视线,一篇《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》,一篇《劝君免谈陈寅恪》,拉开了我们的思维视野,让我们感到历史的连续与精神的紧张,我们如何记忆历史,如何面对先贤!这是大问题。
就凭这些,已经足够叫我欢喜满意了。另一个吃惊的是,定价竟只有18元,全书印制精美,全彩印刷,怎么也要30来块吧,看看那些财经书,那些明星书,才几个页码,粗糙的纸,就20好几,30来块。这本书如此定价低廉,显然是为真正的读书人考虑的。其实,现在的读书人也不是孔乙己,不差几个钱,该定多少还是多少,真的,只要内容好,哪怕贵一点,我们也买!
《博文001》
欢迎分享转载→ 博文001读后感